8.在瑞典,幾乎所有未被大壩截流的河流均被法律保護起來,以免受到人為開發的破壞。在美國,大約有16000千米的“杰出”河段在1968年通過的聯邦《國家自然與風景河流法案》(National Wild and Rivers Act)中得到了保護,還有許多河流也受到州一級的立法保護。
在加拿大和美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,考慮到生態資源一直是當地居民在使用,所以採用居民以生態資源入股的方法,個人入股大約佔30%左右。隻要電站還在發電,還在創造經濟效益,失去土地的當地居民就不會為生存擔憂,他們一直與電站、與電力企業貧富與共。
20世紀70年代,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壩。這座水壩給埃及人帶來了廉價的電力,控制了水旱災害,灌溉了農田,然而也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。幾千年來定期泛濫的尼羅河水帶來的肥沃土壤,沖積形成了富饒的三角洲。阿斯旺大壩建成后,截斷尼羅河,阻擋了尼羅河夾帶的大量淤泥,使兩岸土地日漸貧瘠,尼羅河兩岸綠洲失去了肥料的來源,沒有足夠的淡水沖刷土壤中的鹽分,土地鹽漬化、沙漠化傾向越來越嚴重,埃及這片美麗富饒的綠洲日漸消失。同時,高壩下游河段沉積物日積月累,使污染情況更加嚴重,水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受到影響。1965年地中海產沙丁魚1.5萬噸,而大壩建成后的第二年(1971年),埃及海域已見不到沙丁魚了。尼羅河下游成了靜止的“湖泊”,為血吸虫、蚊子的繁殖提供了條件,阿斯旺地區附近居民的血吸虫發病率高達80%~100%。
9.漫灣水電站屬於開發中的第一期工程。現在國家財政每年可從漫灣電廠獲得1億多元,其中,雲南省財政獲得5000多萬元,所涉及的4縣獲得5000多萬元。漫灣電廠和雲南省電力公司共獲得1.2億多元。漫灣電站對國家的貢獻是巨大的,但對移民的扶持顯得十分微弱。漫灣電站實際移民7260人,移民經費實際支出5500萬元,其前期補償嚴重不足,人均不到8000元,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。據調查,在庫區淹沒前,漫灣地區移民人均純收入曾高出全省平均值11.2%,1997年庫區淹沒后,這些移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全省平均值的46.7%,收入大幅下降。
田壩村距離漫灣電站大壩800米,漫灣大壩截流,村庄被淹,村民們不得不東一家西一家地搬至群山眾壑之間。有的村民說:“以前在河邊的土地灌溉很方便,而現在山上的土地沒有水,種不了糧食,要抽水上山就必須買設備、付電費,可是我們哪裡有錢呢?”由於無工可做,無地可耕,一些人隻能翻山越嶺背井離鄉去打工,有的人隻能依靠揀電廠的垃圾為生。
漫灣水電站規劃在計劃經濟時期,修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,運行在市場經濟時期。漫灣電站的周邊地區,類似田壩村的例子還有很多,他們的困難懸在空中,反映、上訪多次都得不到解決。
漫灣水電站建成后出現的許多問題,超出了工程建設者的預料。移民普遍搬到了山上,開墾坡地,砍伐樹木,導致環境退化,水土流失加劇,滑坡與泥石流等災害頻發。在1993年蓄水后的很短時間內,就發生了100多處崩塌滑坡,財政拮據的當地政府找電廠交涉,電廠認為這是后期滑坡,自己沒有責任。
10.田納西河位於美國東南部,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,流域面積10.5萬平方公裡,干流全長約1050公裡,地跨費吉尼亞、密西西比、田納西和肯塔基等7個州。在20世紀20~30年代,該地區經濟落后,工業基礎薄弱,由於森林被破壞,水土流失嚴重,洪水泛濫成災,加之交通閉塞、水運不通,環境惡化,疾病流行,文化落后,成了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。1933年,該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。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國會立法,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(TenresseeValleyAuthority,通稱TVA),開始了規模宏大的田納西流域治理工程,從在田納西流域建設水電設施開始,到40年代末,TVA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者。目前,TVA電力經營年收入達5